摘要:来源:人民网-贵州频道 原创稿新年伊始,红色遵义,万象更新,满载期许。在这辞旧迎新、继往开来的美好氛围里,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——遵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、政协第六届遵义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如约而至。5年,是时间的标尺,亦是...
来源:人民网-贵州频道 原创稿
新年伊始,红色遵义,万象更新,满载期许。
在这辞旧迎新、继往开来的美好氛围里,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——遵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、政协第六届遵义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如约而至。
5年,是时间的标尺,亦是发展的刻度。
回望过往,800万老区人民一路披荆斩棘,一路栉风沐雨,向贫困宣战,为发展尽心,为民生尽责,给幸福增色,各项事业蒸蒸日上,群众生活安居乐业,走过了遵义发展史上极不平凡、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,交出了一份不负人民期待、不负时代召唤的遵义答卷。
图为遵义风貌。胡志刚摄
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,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。
5年前,正安县瑞濠街道新龙孔居的黄兴才一家还住在桴焉镇红岩村。那里山高沟深,交通不便,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。迫于生计,黄兴才带着3个儿子,一直在外打工。尽管一家人勤劳节俭,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。
2018年,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,黄兴才一家从山里搬了出来,在正安县城安了家。
搬迁后,黄兴才一家不仅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,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。如今,60岁的黄兴才成了安置点内的一名管事长,每天送孙子上学后,他就带领居民穿梭在社区里,帮助协调解决各类民生小事,晚年生活忙碌而充实。
图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。 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
新与旧、乐与苦。在新家客厅的显眼处,黄兴才挂了两张照片,一张是大山里的老破屋,一张是现在的新生活。他说,他要把两张照片作为“传家宝”传下去,让子孙后代记住党的恩情。
黄兴才一家生活的变迁,是遵义19余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的一个缩影。
8个贫困县待摘帽、871个贫困村待出列、92.22万贫困人口待脱贫……沉甸甸的数据,反映的是2014年建档立卡时遵义的贫困现状。
革命老区遵义,素有黔北粮仓的美誉,却因地处武陵山、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山高谷深、交通不便、产业发展受限,长期受到贫困的羁绊,成为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之一。
贫困不除,愧对历史;群众不富,寝食难安;小康不达,誓不罢休。如何打赢这场反贫困的攻坚战、歼灭战?
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和“头号工程”,紧紧围绕“六个坚持”“五个体系”,探索出搬进城市变市民、搬进园区变工人、搬进市场变商人的“三搬三变”安置方式,率先在全省完成“十三五”时期规划任务,全力破解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”的问题。
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,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聚焦解决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突出问题,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,全力打好脱贫攻坚“四场硬仗”,举全市之力、集全民之智,尽锐出战、务求精准,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。
图为正安县瑞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。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
2020年3月3日,遵义最后一个贫困县正安县正式脱贫摘帽。这标志着,困扰遵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,历史性地画上句号,取得了在贵州主战场上“三个第一”的好成绩,实现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地的新跨越。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走过峥嵘岁月,开创崭新气象,一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,在黔北大地火热展开——
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为目标,以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升级行动为抓手,大力实施兴业带富、塑形铸魂、强基固本“三大工程”,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2020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,遵义排名第一。
决战贫困战鼓齐鸣,乡村振兴号角嘹亮。这个故事,遵义讲得精彩!
奋斗书写荣光,实干成就梦想。
5年前,张荣飞作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:开办遵义禾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注册“山咔咔”商标。从创业初期的独自一人到发展至今的一百余人,从20平方米的小煤棚到1500平方米的大厂房,瞄准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,电商托起了张荣飞的创业梦,铺就了他的致富路。
2019年公司产值突破3000万元,2020年达8000万元,2021年预计将突破1.2亿元。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,饱含张荣飞过去5年的艰辛奋斗。
图为即将从黔北大山里发出的快递。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
张荣飞及其企业的成长发展之路,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,遵义市积极落实纾困惠企政策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广大企业及企业家迎难而上、共克时艰,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,打赢经济突围战的真实写照。
过去5年,回顾大事,总结佳绩,抗击新冠肺炎疫情,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、逆行出征,党员干部冲锋在前、身先士卒,全市人民风雨同舟、守望相助,谱写了一曲“英雄人民守护英雄城市”的壮丽战歌。
图为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。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
疫情防控关系生命,经济发展直通民生。面对疫情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,如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做到两手抓、两不误?
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20余万名党员干部积极行动,他们奔走乡间,行走车间,靠前服务,担当有为,争分夺秒抢时间,千方百计补损失。
出台务实举措,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,一批批重点企业和项目有序、高效推进,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,奏响稳中求进、跨越赶超最强音,各行各业一派千帆竞发争发展的景象。
图为支持中小型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。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
工厂转起来。遵义市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,工业转型升级做法荣获国务院表彰,白酒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田间忙起来。遵义市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茶叶、辣椒、方竹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,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省第一。
市场活起来。服务业加快发展,遵义市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5A级景区实现“零突破”,旅游业“井喷式”发展。
城市动起来。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建成区面积倍增,城镇经济繁荣发展,城镇化率提升到56.7%。
顺势而为、乘势而上。5年来,遵义市经济增速连年保持全省前列,连年位居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,地区生产总值预计2021年将突破4000亿元大关,中国城市GDP百强榜排名五年提升30多位,实现了经济大发展、实力大提升。
疫情防控阻击战节节胜利,经济突围战连战连捷。这个故事,遵义讲得出彩!
青山藏不住,红绿正芳华。
87年前,中央红军在这里召开了遵义会议。因为遵义会议,红色成为遵义最璀璨的底色。
5年来,遵义坚持红色传承、成风化人,实现精神大提振、形象更靓丽,“红色圣地·醉美遵义”知名度、美誉度大幅提升。
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,推动娄山关战斗遗址等一批红色遗存提档升级,红色文化旅游不断创新出彩,呈现出全区域、全要素、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图景。
《伟大的转折》《花繁叶茂》等文化精品电视剧频频亮相央视,脱贫攻坚纪录电影《出山记》《进城记》在全国多个城市影院上映,观影好评如潮。
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,广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,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,仁怀市在全省率先摘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桂冠。
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,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下,涌现出时代楷模黄大发、杜富国等一批新时代的先进典型,生动诠释了“遵道行义·自强不息”的城市精神。
红色传承精彩上演,绿色发展亮点纷呈。
凤冈,武陵山区依旧,生态面貌一新。当年为摆脱贫困,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。而今依托于此,跳起生态富民“舞步”,开启绿色发展“加速跑”。
务川自治县泥高镇高炉村,昔日矿场“伤疤”,今日换了新颜。立足资源禀赋,定位发展生态农业,高炉村昂首阔步新征程。
仁怀市五马河,曾经河面泛黄、河水变味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,强制关停整治污染源,轰响绿色发展新引擎,如今鱼翔浅底、百鸟栖息。
图为湘江河畔。胡志刚摄
往日画面,今朝新景,沧桑巨变。过去5年,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,遵义成绩斐然,数据亮眼——
2020年,遵义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3天,优良率为99.2%,与2015年同期相比,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增加了8.2%;
全市11条河流22个国、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类别的有22个,水质优良率达100%,与2015年相比,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上升了5.6个百分点;
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6个、国家和省级生态县9个,创建指标全省领先……
目之所及,满眼是绿,所到之处,皆是风景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“五场战役”,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气净,正成为遵义的常态。
传承红色基因,推动绿色发展。这个故事,遵义讲得动人。
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
“以前一说要做心脏手术,首先想到的是上海、重庆等地的大医院。现在在家门口,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,放心地做心脏手术了。”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胸外科住院区,几名病患正交谈着。
曾经,因配套不全、产业弱、生活不便、发展受限,群众不愿意到新蒲新区居住,外商不愿意到新蒲新区兴业,成为新蒲新区难以言说之“痛”。
如今,随着遵义四中、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、新区文化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汇聚,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、遵义市妇幼保健院、遵义市中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投用,新蒲湿地公园、遵义大剧院、遵义奥体中心等公共资源配齐,新蒲新区成为宜居的家园、宜业的乐园、宜游的花园。
图为新浦新区风貌。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
过去荒无人烟,如今渐趋繁华。新蒲新区的变化,折射出过去5年,遵义市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在党史学习教育中,认真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,全面提升民生保障能力,加快补齐民生短板,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人民期盼出行更加便利。开放通道越来越便捷,黔渝快铁建成通车,茅台机场建成通航,乌江航运通江达海,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公里、位居全省第一。立体交通内外畅联,拉近了遵义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距离。
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“普十五”,高考成绩连年位居全省前列,遵义大学城建成投用,茅台学院建成招生,遵义医科大学挂牌并获博士学位授权点,教体融合扎实推进,实现了从“有学上”向“上好学”的转变。
人民期盼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。医疗卫生事业大踏步前进,“百院大战”全面完成,三级以上医院增至17家,国家卫生城市(县城)全覆盖,实现了从“可看病”向“看好病”的转变。
人民期盼更满意的收入。2021年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分别突破4万元和1.6万元,五年绝对增量创历史最高。
人民期盼更安全的居住环境。连续7次被评为“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”“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”,连续5次蝉联“长安杯”,连续7年进入中国30个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前12位。
……
补民生短板,品幸福味道。这个故事,遵义讲得感人。
中流击水,奋楫者进。5年来,遵义人民牢记嘱托加油干,上下同心谋发展,将“传承红色基因、讲好遵义故事”的亲切关怀落在摆脱贫困的使命担当里,划在经济突围的数据曲线里,走在红绿相映的铿锵步伐中,写在温暖人心的幸福笑脸里。
图为眺望凤凰山。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
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要求贵州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,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,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,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”,革命老区的发展再一次明确了方向、明晰了路径。
殷殷嘱托,重逾万钧;厚望如山,催人奋进。
以此为指引,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,积蓄这个盛会迸发的智慧和力量,下一个5年,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,坚持红色传承,推动绿色发展,奋力建设美丽幸福新遵义,我们充满信心,满怀期待!(查静)